眉山职业技术学院(以下简称“学校”)是一所由眉山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,是全国和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、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、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单位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。学校地处东坡故里—千载诗书城四川省眉山市,距省会成都60公里,距双流国际机场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均50公里,成眉间动车公交化运营,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;学校坐落于岷江之滨、眉山岷江二桥桥头,校区依山傍水、周围公园环绕,校园环境幽美、功能齐备,是莘莘学子笃学精业的理想之地。
学校由眉山师范学校和眉山农业学校两所优质中专合并而成。眉山师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27年的眉山国民师范学校,是教育部标准化建设优秀师范学校;眉山农业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乐山专区农业学校,是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。2002年,经省政府批准,报教育部备案,两校合并组建眉山职业技术学院。2019年,经省政府批准,学校增挂了眉山技师学院牌子。2021年,经眉山市政府批准,成立于1979年的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(眉山交通技工学校)整体并入学校。
学校办学条件完善。校园面积近1000亩,校舍建筑面积25余万平方米,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67个,校外实训基地117个,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。教学、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0550余万元,馆藏纸质图书70余万册。校内建有先进能源实验室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、动物疾病诊断中心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虚拟仿真教育基地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、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等以及眉山市公共实训基地、眉山市党史和方志馆等实训基地和育人平台。
学校师资力量雄厚。现有572名专任教师,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76人,博士21人。有部省级名匠工作室,国省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,省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、“双师型”名师工作室、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双带头人”工作室等省级以上人才平台,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(名匠)培养对象、教育部产业导师资源库技术技能大师、全国和四川省“三八”红旗手、全国巾帼文明岗、四川省农业丰收奖获得者、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、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以及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省市优秀教师、师德标兵、名师名匠等优秀团队和拔尖人才。
学校现有马克思主义学院、天府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学院、教育与文化传媒学院、现代农业学院、旅游与财贸学院、智能制造学院、技师教育学院(中职部)、通识教育学院等8个教学单位。学校坚持服务国省战略,围绕眉山“1+3”主导产业及未来产业、特色产业需要,大力发展能源动力与材料、装备制造、生物与化工、电子与信息类专业,着力改造提升农业、师范、旅游、财贸类专业,不断提升学校专业与眉山产业的匹配度和支撑力。现有招生专业33个,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是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,畜牧兽医、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部认定的骨干专业,现代农业技术、小学教育专业是教育厅认定的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。
学校始终恪守“诚信自强、笃学精业”的校训,不断弘扬“求实创新、和谐发展”的校风、“厚德博学、爱生敬业”的教风、“乐学上进、善用擅技”的学风,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,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、能工巧匠、大国工匠,厚积了扎实的办学基础,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、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。2020年以来,学校先后获省级“三全育人”试点系部、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、样板支部等项目立项,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,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、省级在线精品课程6门,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,省级思政课示范课程2门,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5门,四川省“能者为师”特色课程6门,立项建设国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、省级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2个,入选农业农村部首届涉农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“名课名师”资助项目2项,入选四川省职业教育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2本。
学校以“五金”建设为抓手,持续深化校企“双元”育人、“岗课赛证”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,现有现代学徒制专业15个、“1+X”试点专业14个,与万华化学、杉杉锂电、中创新航、通威太阳能、德恩精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合办订单班32个,覆盖学生1000余人,其中联合金象赛瑞办有印尼留学生订单班,大力服务眉山企业产能出海。2020年以来,学校教师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1项、省级奖项56项;学生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1项、省级奖项292项,获创新创业大赛省级奖项29项。学校与省内5所中职学校联合举办5年制贯通培养,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超99%,一次性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5%以上,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毕业生满意度达到98%以上。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。
学校以服务支撑地方发展为己任,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深化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。围绕眉山加快建设成渝地区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需要,联合眉山高新区牵头成立新能源新材料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,出资组建中试转化公司。与有关园区、企业共同运营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创新中心,作为业主单位牵头建设全市化工安全实训基地,打造集研发创新、中试转化、人才培养、实习实训于一体的区域性产教融合创新中心、实训中心。坚持服务助力“天府粮仓”示范区建设,牵头成立“天府粮仓”现代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在永丰村建成运行“农技推广”科技小院获全国巾帼文明岗,牵头建设运行全市“科技兴村”在线服务平台,连续9年牵头举办“一优两高”水稻生产竞赛,联合川农大等建设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,开展“健康柑橘绿色行动”,先后研发水稻、果树新品种5个,推广稻药轮作、稻鸭共生等实用技术30余项,辐射农田、果园近百万亩,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。学校拥有省社科院眉山分院、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、市专家工作站、市乡村振兴智库、市家庭家风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科研平台。2020年以来,教职工立项国省市科研项目309项,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48项。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1800余篇,获发明专利40项。
学校坚定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,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。先后获得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、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和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、“1+3”主导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牌子,办有眉山双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、眉山高智远机动车驾驶培训有限公司等校属企业。2020年以来,面向社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12万余人次,到账金额4500余万元,完成职业技能鉴定、专项职业能力考核3000余人次,承接各级各类社会化考试近22万人次。
百年办学路,奋进正当时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、对职业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坚定落实省市决策部署以及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精神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抓牢发展第一要务,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,继往开来、稳中求进、开拓创新,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,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化职业技术大学而努力奋斗。(截至2025年3月)